在美業、補習班、小工作室裡,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:
💬「我們都是好朋友啦,有默契就好,簽不簽契約都一樣啦!」
但你知道嗎?
沒有簽勞動契約,其實就等於違法。
根據《勞動基準法》,只要僱主與受僱人之間存在「指揮與報酬關係」,就屬於勞動關係。即使你沒簽約、沒打卡,只要被認定有雇傭事實,就必須依照勞基法規範辦理。
許多小店自由業主常以為「口頭約定也算」,但當事情出問題時,沒有文件佐證,你會發現——所有風險都在你身上。

法律規範說明:《勞基法》第16、17條怎麼說?
《勞動基準法》第16條與第17條明文規定:
雇主與勞工應簽訂勞動契約,明定工作內容、薪資、工時、休假、保險等。
未簽書面契約或內容不符,可依情節處罰新台幣2萬至100萬元罰鍰。
換句話說,只要你雇用員工、支薪給他,就必須立契約。
即使是「臨時工」「兼職」「助理」都不例外。
沒簽契約的常見後果
你以為沒簽約能省麻煩?實際上,這正是法律最不寬容的地方。

1️⃣ 勞工局抽查 → 直接裁罰
每年都有店家在勞工局例行抽查時被罰。
只要勞工無法提出契約證明、沒有勞保資料,雇主就會被開罰。
2️⃣ 勞工申訴 → 店家無法舉證
只要員工不滿提申訴,法院會要求店家出示合約、薪資條、出勤紀錄。
沒這些資料,法院幾乎全面站在勞工方。
3️⃣ 工傷、薪資糾紛 → 店家全額負責
沒有契約、沒有保險的情況下,一旦員工在工作受傷或發生意外,醫療費、補償金都可能得由店家全額承擔。
真實案例解析
案例一:美容工作室的加班費爭議
A 老闆開了一間美睫工作室,與助理以「口頭約定」合作,每週工作五天。
助理離職後要求加班費與未休假補償金,A 老闆拿不出任何書面契約與出勤紀錄。
最後勞工局判定屬雇傭關係,店家補發加班費與罰款共 8 萬元。
案例二:補習班老師遭裁罰
某補習班聘請老師授課,無簽契約、也未加保。
後因被舉報勞檢,遭開罰 10 萬元,並追繳勞保與健保差額。
最終不只金錢損失,更影響了品牌形象。
常見錯誤心態

❌「我們是好朋友,不需要簽約」
➡️ 友情不能取代法律。即使是朋友,也要讓雙方權益清楚。
❌「簽了反而麻煩」
➡️ 事先麻煩一次,勝過事後麻煩十次。
❌「小店家不會被查」
➡️ 勞工局抽查不限規模,近年更常針對美容、美甲、補習班與小創業團隊。
如何補救與預防?
✅ 契約必備條款
工作內容:明確列出職責與範圍。
薪資結構:含時薪、抽成、獎金與發放日。
工時與假期:每日上班時數、休假規則。
保險與責任:勞保、健保、意外責任。
終止條件:雙方可依期終止或違約條件。
✅ 降低糾紛的三大關鍵
制度透明化:建立簽核、出勤、薪資紀錄。
文件保存:雲端留底,方便查核。
顧問輔導:讓專業勞資顧問審查契約,避免盲點。
⚖️ 讓制度先於風險,從「合法契約」開始保障你的事業
沒有契約,就等於把風險攬在自己身上。
不要等到被勞工局找上門、或被員工申訴才補救。
現在就行動:檢視你的聘僱制度,讓每一份合作都有法律保障。
👉 需要協助設計勞動契約、檢視制度漏洞?
立即諮詢專業勞資顧問,讓你的品牌穩健經營、合法無虞。